
6日,进博会国家展哥伦比亚馆举行了开馆仪式,哥伦比亚商会工作人员圣地亚哥忙得手脚齐飞。它表示,没想到只有21岁的他,已经是一家贸易咨询公司的创始人,说起自己的“生意经”,圣地亚哥打开了话匣子。
圣地亚哥目前正在上海留学,因为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的喜爱,他开始学习中文,两年半以后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。“其实我们的国家双方的老百姓都差不多,对彼此不太了解,就像中国人一听说哥伦比亚多半只想到咖啡,其实我们这边也差不多。”圣地亚哥说,中国和哥伦比亚隔着浩瀚的太平洋,两国距离太远,交往并不容易,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,中哥两国交往越发密切,而他正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。
哥伦比亚是著名咖啡产地,但当地种植咖啡的农民有个很大的“痛点”,包装成本非常高,不少地方还是用人工操作,效率非常低下,原因是咖啡豆包装机太贵了。“从欧美进口的机器,价格贵就不说了,操作起来还不方便,界面菜单全英文,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们看了两眼一抹黑。”圣地亚哥说,直到他们接触到中国产的包装机,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大几万美金的包装机,中国产品直接把价格砍掉了2/3,操作界面可以调成西班牙语,对于南美用户特别友好。加上如今中国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,和欧美产品一样好使,性价比却超高。圣地亚哥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商机,在当地开设了一家贸易咨询公司,利用他在语言、信息渠道上的优势,专门为咖啡豆农户对接中国供应商,产品供不应求,生意好到爆棚。
“等我自己来到这里,才发现为什么只有中国可以做到。”圣地亚哥说,他从15岁开始一直研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直到因为留学来了中国之后才发现,现实情况和自己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,中国是一个安全、强大、繁荣的国度,而独步全球的完备工业体系与科创实力,是中国商品畅销世界,并能够实现超高性价比的真正原因。
如今,圣地亚哥一边念书,一边在商会帮忙,第一次来到进博会让他感觉很好,觉得这正是能够让中哥两国交往更加密切的平台。今年进博会,有29家哥伦比亚企业报名参会,在去年只有7家。圣地亚哥的工作就是服务好这些商家,同时也为对哥伦比亚感兴趣的中国企业指引方向。
“感觉我们两国面临的情况还挺像的,以前都是依靠欧美市场,现在发现还是多几条路比较好。”圣地亚哥说,哥伦比亚的经济历来高度依靠美国,但在世界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,选择开拓新兴市场,结交新朋友来抗风险是非常必要的。在这一点上,中哥两国企业家的认知高度一致,因此实现了双向奔赴。
在哥伦比亚企业涌入进博会的同时,该国首都第一条地铁正由中国企业承接建设,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纷纷前往哥伦比亚投资办厂,两国合作交往的热度正在急速飙升。在中哥建交45周年之际,今年5月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家庭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圣地亚哥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是“桥梁”,连通两国人民,促进经贸发展,找对方向顺势而为,就一定可以搏出一个海阔天空,对此圣地亚哥深信不疑。
来源:新民晚报 李一能